跳至主要內容

內地省市支持港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海南省和深圳市政府均會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此舉充分展示香港是發行人民幣債務產品的首選平台,貫徹中央和內地各級政府對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27日出席2022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商貿創科全接觸的演辭:   郭艷明總編輯(《信報財經新聞》總編輯)、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上星期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社會和傳媒最關心和討論得最多的議題有兩個,分別是房屋土地提量、提速、提效、提質,以及搶企業、搶人才的一些破格措施。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容都有觸及,因為大灣區作為企業和人才生態圈的角色是重要的,但社會對大灣區的討論應該可以更多,讓我們更認識其中帶來的機遇和重要性。   事實上,施政報告關於大灣區的措施是相當多、很廣泛亦豐富,而且是貫穿整本施政報告的各個章節,有很多亮點。所以我非常多謝《信報》舉辦今日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讓我們有機會聚焦地討論施政報告裏面有關大灣區的政策方向和措施。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的重大舉措。作為大灣區其中一個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加上「一國兩制」賦予我們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特區有能力,亦有責任為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我上任第二日已經與廣東省和深圳市領導通電話,9月1日我們亦進行深化粵港合作視頻會議,就深化粵港、穗港、深港合作和進一步推進大灣區發展等議題交換意見和達成多項共識。我在施政報告提出有關大灣區的措施,目的是共同推進大灣區進一步發展,同時增強香港及大灣區的結合競爭力。由於今日時間所限,我想重點分享三方面措施:一是建立治理體系、二是鞏固傳統產業、三是發展新興產業。   建立治理體系   首先是建立治理體系。我在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我親自擔任組長,但大家更重要留意的是會有三位副組長與我一同領導,三位司長會擔任副組長的角色。這是本屆政府全新構建的頂層治理體系,將領導機制強化為一加三的四人領導,三位副組長會獨當一面地在他們的政策範疇領導各局長,從策略和宏觀角度推進跨局、跨部門工作,加強與內地的溝通。   我期望督導組未來推展工作時會和今日論壇的主題一樣,令到特區政府與內地不同單位及機構都達到全接觸,進一步打通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高水平合作、高質量發展。   鞏固傳統產業   第二是鞏固傳統產業的措施。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指出,中央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例如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這些都是我們的固有優勢,但我們絕對不能夠滿足於現狀,更要推陳出新,因為現在正值世界百年大變局,地緣政治變幻莫測,香港必須自強不息,增強競爭力,向前發展,不斷求進。   在金融方面,香港會繼續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   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全球約75%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款額經香港處理。我在施政報告提出,推動市場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工具。我很高興在施政報告發表後不足一個星期,已經迎來好消息,海南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在10月24日宣布,將會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海南省政府是首個省政府使用香港融資平台和專業服務發債,而深圳市政府則是第二次在港發債,充分展示香港是發行人民幣債務產品的首選平台,貫徹中央及內地各級政府對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   我在施政報告亦提出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推動香港成為海內外綠色企業的首選融資平台。我們亦會加強互聯互通安排,盡快啟動互換通北向通、優化債券通南向通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並爭取短期內在南沙、前海等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支援。   在航運方面,香港擁有其中一個全球十大繁忙的貨櫃港口,更是首屈一指的國際航空樞紐。我在施政報告指出,我們今年會開始制訂行動綱領,推動香港高增值現代物流發展,並從三個方向推進工作,包括加強結合空運、海運和陸路運輸的多式聯運,發揮香港在處理高價值貨物和高增值物流的優勢,以及鼓勵物流業界更廣泛使用智慧物流方案。   在商貿方面,特區政府着力在國家的雙循環政策下,協助港商利用大灣區為切入點,拓展內銷市場,除服務內地持續增長的市場外,更為港商開拓更闊的發展空間。   香港貿易發展局推出的GoGBA數碼平台和在深圳設立的大灣區服務中心,為港商一站式提供大灣區經貿資訊和服務,協助他們開拓內地大灣區市場,廣受港商歡迎。我在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駐粵辦會設立專責推廣中心,支援港人港企在大灣區發展,而貿發局的GoGBA港商服務站將落地至大灣區全部九個內地城巿,更全面地提供支援港商的商貿諮詢服務。   發展新興產業   除了上述的固有優勢之外,我亦重視新興產業發展。這也是我想分享有關施政報告大灣區措施的第三部分。   我說過:無創科,無未來。創科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政府今年內會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從整體設計勾劃香港創科未來發展的總體方向和重點策略,鞏固香港國際化優勢。   十四五規劃除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外,也明確將深港河套納入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正全力合作發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實踐「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發揮港深強強聯手的優勢。   我們會加強發展港深創科園,把港方園區打造成新試點,與深圳研究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的基礎上,試行專屬跨境政策,確保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無阻。我在施政報告就提到,我們正與內地研究促進內地數據向香港流通的特定便利安排,目標是於2023年在大灣區推出數據跨境流動試行計劃。   港深創科園所在的北部都會區是驅動香港實現新飛躍的新引擎。我在施政報告提出,要讓北部都會區發揮超越地理界線限制的協同效應,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北部都會區會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軸,通過毗鄰深圳的地利,把西邊、中部及東邊分別發展成核心商業區、多元創新試點和康樂旅遊景點等。   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同氣連枝,民俗相通,具備充分條件在文化藝術方面協同發展。十四五規劃肯定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支持香港打造更具競爭力國際文化交流平台的方向互相呼應。我們會繼續善用文旅規劃的溝通機制,加強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統籌與協作文化藝術政策,共建人文灣區。   我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我們會主辦2024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展示香港和大灣區城市的優秀藝文作品,彰顯香港在大灣區中的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地位。此外,特區政府亦會增撥資源,培育新晉藝團和藝術家,製作更多元化的藝術項目,做好傳承,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   各位,我在施政報告提及大灣區的地方還有很多,因為大灣區給香港的發展機遇是數之不盡的。我們要把握好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各界要團結一致創新作為,為香港在未來五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作出更大貢獻。   最後,我祝今日的論壇圓滿成功,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多謝大家。
http://dlvr.it/SbnNxy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247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47萬份2021至22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該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稅款可獲百分百寬免,每宗個案上限一萬元。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今日在記者會表示,《2022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已獲立法會通過,納稅人只要如常填報2021至22課稅年度報稅表,有關寬減便會反映在評稅之中,無須另行申請。   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即7月2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即9月1日。網上報稅者可獲自動延期一個月。   此外,財政司司長建議扣除住宅租金稅項,2022至23年度起,納稅人可申索扣除由其本人或同住配偶以租客身分繳付的租金,上限為每個課稅年度十萬元。相關法案已提交立法會審議。   譚大鵬說,若要取得住宅租金稅項寬減,納稅人或同住配偶在香港不能持有住宅處所;有關物業或住宅處所須用作納稅人或配偶的居住地方,合約也須加蓋印花。   由於此扣稅建議須待立法程序完成才可實施,納稅人可在2021至22年度報稅表第10A部填報預期就2022至23年度繳付的住宅租金資料,以供稅務局在有關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後考慮扣稅安排。   另外,政府匯報2021至22年度整體稅收為3,78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4%,其中利得稅1,673億元,增23%;薪俸稅755億元,增1%;印花稅996億元,增12%。   2022至23年度預計稅收3,900億元,較去年升3%,其中入息及利得稅2,511億元、印花稅1,130億元、其他稅收259億元。   http://dlvr.it/SRTg0c

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座談會舉行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日舉行座談會,20多名在港中資金融行業協會、銀行、券商、投資銀行、基金和保險業翹楚參與,就未來市場發展,特別是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政策建議。   座談會主題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港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與會者包括金融管理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險業監管局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部長孫湘一則以視像方式出席。   會上,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代表就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定位、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優化香港金融基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金融聯通,以及把握金融科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新機遇等議題發表意見。   局長許正宇表示,中資金融機構在港具獨有地位,可發揮深入了解內地市場的優勢,運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開拓新市場、新業務和新產品。有賴中資金融業界與政府一起奮鬥努力,香港一直發揮融通中外資本交融互動的獨有功能,成果豐碩。   展望未來,許正宇指,在全球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只要香港的市場體量大、流動性充裕、參與者多元豐富,無論市場出現任何變化,香港都會繼續在云云市場中脫穎而出。  http://dlvr.it/SRxTn8

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菲沙研究所發表最新報告,香港再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政府表示,報告再次肯定香港維繫高效、自由開放和公平營商環境的努力。   自報告開始發布以來,香港一直位列全球第一;在最新報告的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繼續排列首位。   就菲沙研究所對香港法治、《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內地干預香港事務的不公評論,政府重申,「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1日的重要講話中,表明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這符合國家根本利益,切合香港市民利益,有利維持香港繁榮穩定。   政府強調,香港執法部門根據證據、嚴格依照法律,以及有關人士或單位的行為採取執法行動,而《香港國安法》已明確規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   《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超過兩年,在社會回復穩定後,投資者信心得以進一步鞏固,例如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總值去年年底達35.5萬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加超過兩成。   政府將繼續鞏固香港獨特的地位和優勢,包括法治及司法獨立、資金自由進出、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制度、簡單低稅制、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高效廉潔的政府,提供有利環境讓企業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讓經濟持續繁榮發展。   展望未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繼續發揮門戶、跳板和中介人的獨特角色,積極融入國家新發展大局,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把握發展的歷史機遇。政府對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http://dlvr.it/SY1z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