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陳茂波:出訪中東收穫甚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他出訪巴林和沙特阿拉伯收穫甚豐,行程中除了與當地政府官員、主權基金、企業代表會面,他也向當地政商領袖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推廣香港作為資金與機遇匯聚的獨特平台,並積極說好香港故事,建立廣泛聯繫。   他說,不少中東國家漸漸意識到有必要分散投資風險,並推動投資類別更多元化,而內地以至整個亞洲對他們來說正正提供了契機。他們普遍認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他們進入內地投資以至到亞洲其他市場發展的理想平台。他們也對粵港澳大灣區很感興趣,認為發展極具潛力,值得更深入探討投資和合作機遇。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3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上星期我與同事出訪巴林及沙特阿拉伯,並參加於利雅德舉行的未來投資倡議大會(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 FII )。這是我自擔任財政司司長以來首次到訪中東海灣地區,也是疫情爆發近三年來的首度外訪。此行收穫甚豐,行程中除了與當地政府官員、主權基金、企業代表會面外,我亦向當地政商領袖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及推廣香港作為資金與機遇匯聚的獨特平台,並積極說好香港故事,建立廣泛的聯繫。   中東地區資源豐富,過去予人印象是其經濟較側重於資源類商品貿易,但隨着國際形勢和市場變化,他們也積極求變,對不同的投資機遇深感興趣,且對推動自身經濟多元化訂下確切目標。例如沙特阿拉伯提出的2030願景,便是透過開放、推動改革,促進經濟多元發展,更重視私人和外來投資,藉此減少對石油的倚賴。   有不少與會的官員和商界代表均指出,我們的到訪不但展示了對中東地區的重視,時機上也十分合適,尤其是當地緣政局的急速變化,不少中東國家都漸漸意識到有必要分散投資風險,並推動投資類別更多元化,而內地以至整個亞洲對他們來說正正提供了契機。他們普遍認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他們進入內地投資以至到亞洲其他市場發展,提供了理想平台。而每當我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匯聚了國際金融中心、創科高地和高端製造業基地,也是八千多萬人口的消費市場,他們都很感興趣,認為這樣的城市群經濟圈發展極具潛力,值得更深入探討投資和合作的機遇。   不過,他們也提出相類似的問題,就是對內地、香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狀況不夠熟悉,因此希望有可靠的夥伴作為引介,以最有效的方法進入我們的巿場,既減低投資風險,亦可以更快捷地建立和發展業務。   金融市場方面,他們都希望了解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樞紐,如何能讓投資者將在貿易中獲取的人民幣作更好更多元化的投資;他們亦對內地與香港資本巿場的互聯互通安排深感興趣,尤其是這個雙向流通的渠道除了可讓他們的資金直接投資內地股市,亦讓選擇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可吸納內地和國際的資金。此外,香港綠色金融亦是他們感興趣的議題,香港作為亞洲第一大綠色債券發行地,對於正積極推動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的中東地區,也極具吸引力。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舉行的第六屆未來投資倡議大會(FII),雲集了六千多名來自全球各地的政經、商界、金融投資和可持續發展等意見領袖,共同探討全球發展的新秩序和面對的新挑戰。活動的陣容反映了中東地區在全球政商和金融界所得到的重視。我在題為「新環球秩序:政府的觀點」的主題論壇,受邀請作為其中一位講者,介紹了香港的「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金融市場的高效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以及新一屆政府在吸引企業、招募人才、促進國際商貿投資等方面的努力。在會議的三天日程之中,我們還進行了多場雙邊會面,並與企業代表交流。   在FII會議期間,不少國際金融企業的高層都告訴我,他們稍後會轉到香港,出席即將在香港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大家都很期待這場在香港首次舉行,亦是自疫情以來首場實體的大型金融盛會,讓與會者換個地點、場景與角度,在處身於世界大變局之中,聚焦討論重要的宏觀金融和投資議題,包括環球投資業界如何應對及管理一系列複雜的風險和挑戰,以及利用金融的力量為全球社會的福祉作出貢獻。   當全球經濟正面對嚴峻挑戰、大家應同心合力一起尋索新出路之際,有些外國政客卻基於狹隘的政治利益,企圖以泛政治化手段抹黑正常的金融業界交流,甚至以敵對思維搞干擾,此等狹隘視野與消極的做法,不但損人不利己,最終只會拖累環球金融的發展。   世界亟待新秩序、新發展模式的出現,這長期而巨大趨勢將重塑世界經濟發展軌跡,加速環球經濟重心轉移、產業鏈分布和市場結構的調整。在這個深刻的轉變過程中,全球各地需一起以前瞻的角度,聚焦探索當中伴隨的機遇,即將舉行的峰會正提供一個理想的討論平台。   可惜的是,在出訪中東行程末段,我的新冠病毒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須在利雅德稍作停留,感謝各方友好的關心問候。我確診後的症狀已逐步減退,身體狀況良好,會爭取盡早符合健康規定回港。我希望能親身出席峰會,與參與峰會的金融領袖會面,即使未能趕及,也必定以視像形式參與。
http://dlvr.it/SbxMC2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247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47萬份2021至22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該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稅款可獲百分百寬免,每宗個案上限一萬元。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今日在記者會表示,《2022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已獲立法會通過,納稅人只要如常填報2021至22課稅年度報稅表,有關寬減便會反映在評稅之中,無須另行申請。   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即7月2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即9月1日。網上報稅者可獲自動延期一個月。   此外,財政司司長建議扣除住宅租金稅項,2022至23年度起,納稅人可申索扣除由其本人或同住配偶以租客身分繳付的租金,上限為每個課稅年度十萬元。相關法案已提交立法會審議。   譚大鵬說,若要取得住宅租金稅項寬減,納稅人或同住配偶在香港不能持有住宅處所;有關物業或住宅處所須用作納稅人或配偶的居住地方,合約也須加蓋印花。   由於此扣稅建議須待立法程序完成才可實施,納稅人可在2021至22年度報稅表第10A部填報預期就2022至23年度繳付的住宅租金資料,以供稅務局在有關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後考慮扣稅安排。   另外,政府匯報2021至22年度整體稅收為3,78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4%,其中利得稅1,673億元,增23%;薪俸稅755億元,增1%;印花稅996億元,增12%。   2022至23年度預計稅收3,900億元,較去年升3%,其中入息及利得稅2,511億元、印花稅1,130億元、其他稅收259億元。   http://dlvr.it/SRTg0c

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菲沙研究所發表最新報告,香港再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政府表示,報告再次肯定香港維繫高效、自由開放和公平營商環境的努力。   自報告開始發布以來,香港一直位列全球第一;在最新報告的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繼續排列首位。   就菲沙研究所對香港法治、《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內地干預香港事務的不公評論,政府重申,「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1日的重要講話中,表明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這符合國家根本利益,切合香港市民利益,有利維持香港繁榮穩定。   政府強調,香港執法部門根據證據、嚴格依照法律,以及有關人士或單位的行為採取執法行動,而《香港國安法》已明確規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   《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超過兩年,在社會回復穩定後,投資者信心得以進一步鞏固,例如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總值去年年底達35.5萬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加超過兩成。   政府將繼續鞏固香港獨特的地位和優勢,包括法治及司法獨立、資金自由進出、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制度、簡單低稅制、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高效廉潔的政府,提供有利環境讓企業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讓經濟持續繁榮發展。   展望未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繼續發揮門戶、跳板和中介人的獨特角色,積極融入國家新發展大局,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把握發展的歷史機遇。政府對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http://dlvr.it/SY1zwP

上月綜合利率升至0.27厘

金融管理局公布,上月底綜合利率為0.27厘,較3月底升3基點,反映月內存款的加權資金成本增加。   綜合利率根據零售銀行提供的資料編製,反映銀行平均資金成本。 http://dlvr.it/SQfY9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