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海南在港發債突顯香港獨特優勢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海南省在香港發行債券,既彰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也體現對香港鞏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大力支持,同時展示香港作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27日於海南省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敲鑼儀式的演辭全文:    尊敬的馮飛省長(海南省省長)、許宏才副部長(財政部副部長)、潘功勝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王靈桂副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史美倫主席(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余偉文總裁(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高興在香港會場通過視頻,與各位一起見證海南省首隻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我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向海南省人民政府致以熱烈的祝賀!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習近平主席7月1日在香港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等地位。    在北京舉行的二十大,上周末勝利閉幕。二十大報告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香港優勢和特點,鞏固提升香港在國際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地位。香港已經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主席7月1日的重要講話對香港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作為施政大方向、大藍圖。    這次海南在香港發債有三大意義。第一是彰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海南省政府選擇香港作為發債平台,突顯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以及香港作為國家內外循環交匯點的橋樑角色。這次發債呼應國家對香港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我們表示熱烈歡迎。    第二是體現對香港鞏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大力支持。海南省政府是首個內地省政府在香港發債,不但豐富香港的人民幣債務產品種類,更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有里程碑意義。    《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作為協助內地走出去的首要平台。這次發債的成功經驗,將展示香港作為發行人民幣債務產品的首選平台,提供優質和專業的一站式服務,吸引更多內地機構利用香港的投融資平台和多元渠道籌集資金,為香港金融服務業和債券市場提供更大發展動能。    第三是展示香港作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是發行綠色產品的首選平台。這次海南的發債分別為藍色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海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項目。海南和香港共同為國家力爭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奮鬥,共同承擔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要使命。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這次發行是瓊港兩地一次重要合作。我上星期發表就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公布特區政府將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行政長官親自擔任組長,三位司長擔任副組長,從體系建設上加強與內地聯繫,強化與內地省市的區域性合作機制。我期望香港與海南等省市繼續深化交流合作,把握好香港優勢貢獻國家。    最後,我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再次祝賀海南省人民政府首隻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在港發行及上市,並期待瓊港兩地繼續深化合作,攜手為國家的金融事業打開嶄新篇章。    謝謝大家。
http://dlvr.it/SbrV6Z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247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47萬份2021至22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該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稅款可獲百分百寬免,每宗個案上限一萬元。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今日在記者會表示,《2022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已獲立法會通過,納稅人只要如常填報2021至22課稅年度報稅表,有關寬減便會反映在評稅之中,無須另行申請。   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即7月2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即9月1日。網上報稅者可獲自動延期一個月。   此外,財政司司長建議扣除住宅租金稅項,2022至23年度起,納稅人可申索扣除由其本人或同住配偶以租客身分繳付的租金,上限為每個課稅年度十萬元。相關法案已提交立法會審議。   譚大鵬說,若要取得住宅租金稅項寬減,納稅人或同住配偶在香港不能持有住宅處所;有關物業或住宅處所須用作納稅人或配偶的居住地方,合約也須加蓋印花。   由於此扣稅建議須待立法程序完成才可實施,納稅人可在2021至22年度報稅表第10A部填報預期就2022至23年度繳付的住宅租金資料,以供稅務局在有關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後考慮扣稅安排。   另外,政府匯報2021至22年度整體稅收為3,78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4%,其中利得稅1,673億元,增23%;薪俸稅755億元,增1%;印花稅996億元,增12%。   2022至23年度預計稅收3,900億元,較去年升3%,其中入息及利得稅2,511億元、印花稅1,130億元、其他稅收259億元。   http://dlvr.it/SRTg0c

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座談會舉行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日舉行座談會,20多名在港中資金融行業協會、銀行、券商、投資銀行、基金和保險業翹楚參與,就未來市場發展,特別是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政策建議。   座談會主題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港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與會者包括金融管理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險業監管局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部長孫湘一則以視像方式出席。   會上,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代表就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定位、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優化香港金融基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金融聯通,以及把握金融科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新機遇等議題發表意見。   局長許正宇表示,中資金融機構在港具獨有地位,可發揮深入了解內地市場的優勢,運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開拓新市場、新業務和新產品。有賴中資金融業界與政府一起奮鬥努力,香港一直發揮融通中外資本交融互動的獨有功能,成果豐碩。   展望未來,許正宇指,在全球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只要香港的市場體量大、流動性充裕、參與者多元豐富,無論市場出現任何變化,香港都會繼續在云云市場中脫穎而出。  http://dlvr.it/SRxTn8

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菲沙研究所發表最新報告,香港再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政府表示,報告再次肯定香港維繫高效、自由開放和公平營商環境的努力。   自報告開始發布以來,香港一直位列全球第一;在最新報告的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繼續排列首位。   就菲沙研究所對香港法治、《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內地干預香港事務的不公評論,政府重申,「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1日的重要講話中,表明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這符合國家根本利益,切合香港市民利益,有利維持香港繁榮穩定。   政府強調,香港執法部門根據證據、嚴格依照法律,以及有關人士或單位的行為採取執法行動,而《香港國安法》已明確規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   《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超過兩年,在社會回復穩定後,投資者信心得以進一步鞏固,例如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總值去年年底達35.5萬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加超過兩成。   政府將繼續鞏固香港獨特的地位和優勢,包括法治及司法獨立、資金自由進出、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制度、簡單低稅制、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高效廉潔的政府,提供有利環境讓企業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讓經濟持續繁榮發展。   展望未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繼續發揮門戶、跳板和中介人的獨特角色,積極融入國家新發展大局,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把握發展的歷史機遇。政府對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http://dlvr.it/SY1z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