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證監措施有助香港資本市場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中國證監會宣布進一步擴展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相關舉措對這項安排在新階段發展具標誌作用,為香港資本市場深化發展帶來喜訊。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資本市場取得了寬廣而具深度的發展,透過不斷搭建和提升金融基建,匯聚國際資金和人才、加上創新改革的精神,以高效靈活的市場,創新多元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服務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也發展成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並造就了自身經濟的持續發展。   回望這發展過程,概括而言,就是找對方向、堅定向前、穩步推進、持續深化。以聯通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例,2004年本港銀行開展個人人民幣業務,其後一直發展,推展至涵蓋企業的匯兌和跨境貿易結算的需要;2014年滬港通開通,首次開創了渠道讓投資者和企業能直接參與兩地股票市場。其後發展不斷逐步深化,從滬港通到深港通、從股票到債券、從現貨市場到衍生工具,為國際和內地的投資者提供越趨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的工具。隨着兩地市場各項互聯互通機制的成功實踐,創造了風險可控、以在岸交易的模式,促成在岸和離岸兩地投資者的互利共贏,亦創造了前所未見的跨境市場流動性和活力,也助力了國家金融市場對外的有序開放。而中國證監會上周五宣布進一步擴展互聯互通安排,更將進一步加快這個發展,為香港資本市場的深化發展帶來了喜訊,特區政府衷心感謝。   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上周表示,(一)將推動把符合條件的在香港主要上市海外企業證券納入港股通合資格證券範圍;(二)研究允許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以及(三)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   這三項舉措對香港資本市場發展的意義是什麼呢?   (一)推動把符合條件、在港主要上市的海外企業證券納入港股通合資格證券範圍,可以讓內地投資者在風險可控的環境,透過港股通投資這些海外企業的股票。此舉有助提升這些證券的流通量和估值,有利吸引更多與內地有密切業務聯繫的優質知名外企到港上市,提升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獨特性,也有助內地金融市場進一步高質量開放。   (二)允許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這安排可發揮一石二鳥之效,在降低內地投資者的匯兌風險和成本的同時,也可增加在港人民幣投資工具的選擇,有利深化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和深度。「一隻股票、雙幣選擇」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交易彈性及誘因。在今年初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成立的工作小組,已經為可能出現的技術挑戰做好準備,包括計劃設立雙幣股票市場莊家制度,以及寬免市場莊家相關股票交易的印花稅,以提高以人民幣計價股票的流通量。我們計劃在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有關的條例草案。   (三)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此舉將為通過債券通等渠道投資國債引入另一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連同早前宣布的利率互換通,可讓境外投資者對沖人民幣資產息率波動的風險。透過便利香港和海外機構更好管理相關投資風險,有助提升國債市場的流動性並降低買賣差價,進一步擴大國債市場的國際參與度和認受性,更有助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促進香港發展為更全面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和風險管理中心。   可以說,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安排一直在深化和拓寬,以上的三項舉措對這項安排在新階段的發展有標誌作用。在內地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高質量深化發展的過程中,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國內境外的離岸市場、唯一兼具普通法制度且與國際市場完全暢順銜接的金融中心,香港的資本市場也站在新階段的新起點。我們要以創新思維、不斷變革,更積極主動的對接好國家的發展戰略和需要,引領香港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使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為國家作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貢獻!
http://dlvr.it/SXlCBW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247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47萬份2021至22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該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稅款可獲百分百寬免,每宗個案上限一萬元。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今日在記者會表示,《2022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已獲立法會通過,納稅人只要如常填報2021至22課稅年度報稅表,有關寬減便會反映在評稅之中,無須另行申請。   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即7月2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即9月1日。網上報稅者可獲自動延期一個月。   此外,財政司司長建議扣除住宅租金稅項,2022至23年度起,納稅人可申索扣除由其本人或同住配偶以租客身分繳付的租金,上限為每個課稅年度十萬元。相關法案已提交立法會審議。   譚大鵬說,若要取得住宅租金稅項寬減,納稅人或同住配偶在香港不能持有住宅處所;有關物業或住宅處所須用作納稅人或配偶的居住地方,合約也須加蓋印花。   由於此扣稅建議須待立法程序完成才可實施,納稅人可在2021至22年度報稅表第10A部填報預期就2022至23年度繳付的住宅租金資料,以供稅務局在有關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後考慮扣稅安排。   另外,政府匯報2021至22年度整體稅收為3,78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4%,其中利得稅1,673億元,增23%;薪俸稅755億元,增1%;印花稅996億元,增12%。   2022至23年度預計稅收3,900億元,較去年升3%,其中入息及利得稅2,511億元、印花稅1,130億元、其他稅收259億元。   http://dlvr.it/SRTg0c

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座談會舉行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日舉行座談會,20多名在港中資金融行業協會、銀行、券商、投資銀行、基金和保險業翹楚參與,就未來市場發展,特別是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政策建議。   座談會主題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港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與會者包括金融管理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險業監管局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部長孫湘一則以視像方式出席。   會上,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代表就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定位、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優化香港金融基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金融聯通,以及把握金融科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新機遇等議題發表意見。   局長許正宇表示,中資金融機構在港具獨有地位,可發揮深入了解內地市場的優勢,運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開拓新市場、新業務和新產品。有賴中資金融業界與政府一起奮鬥努力,香港一直發揮融通中外資本交融互動的獨有功能,成果豐碩。   展望未來,許正宇指,在全球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只要香港的市場體量大、流動性充裕、參與者多元豐富,無論市場出現任何變化,香港都會繼續在云云市場中脫穎而出。  http://dlvr.it/SRxTn8

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菲沙研究所發表最新報告,香港再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政府表示,報告再次肯定香港維繫高效、自由開放和公平營商環境的努力。   自報告開始發布以來,香港一直位列全球第一;在最新報告的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繼續排列首位。   就菲沙研究所對香港法治、《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內地干預香港事務的不公評論,政府重申,「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1日的重要講話中,表明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這符合國家根本利益,切合香港市民利益,有利維持香港繁榮穩定。   政府強調,香港執法部門根據證據、嚴格依照法律,以及有關人士或單位的行為採取執法行動,而《香港國安法》已明確規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   《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超過兩年,在社會回復穩定後,投資者信心得以進一步鞏固,例如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總值去年年底達35.5萬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加超過兩成。   政府將繼續鞏固香港獨特的地位和優勢,包括法治及司法獨立、資金自由進出、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制度、簡單低稅制、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高效廉潔的政府,提供有利環境讓企業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讓經濟持續繁榮發展。   展望未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繼續發揮門戶、跳板和中介人的獨特角色,積極融入國家新發展大局,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把握發展的歷史機遇。政府對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http://dlvr.it/SY1z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