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資金進出屬聯匯制度必然調整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美國進一步加息勢必影響香港市場資金流和資產價格變化。資金進出港元體系引致銀行總結餘增減,是聯繫匯率制度設計下必然的調整過程;香港外匯儲備龐大、金融和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等因素,是維護聯匯制度的堅實底氣所在。   他又說,當香港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供樓人士按揭還款負擔難免增加,市民置業或作其他投資決定時應審慎。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2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過去一個多月本港疫情反彈,但在精準防疫的大原則下,大部分社會及經濟活動仍謹慎有序地進行。上星期剛開幕的書展,吸引不少市民入場,我也特意出席了兩場新書分享會,並在書展攤檔買了些書籍。有些參展書商說,今年書展整體上人流仍然不錯,對生意額持審慎樂觀看法。   其實,當整體經濟表現疲弱,各行業都承受着較大壓力的時候,這類主題式的大型展會,總能刺激額外的消費需求和帶來短期的就業機會。而即將發放的第二階段消費券,相信亦會發揮刺激市道,振興經濟的作用。   本港就業市場近期稍有改善,4至6月份失業率為4.7%,比2至4月份的今年高位低了0.7個百分點。整體通脹情況仍大致溫和,6月份基本綜合消費物價通脹率為1.8%。不過,環球以至內地經濟疲弱,本周將公布的本港最新出口數字並不樂觀。整體經濟而言,年初受疫情影響,第一季經濟按年負增長4%。下月初發表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即使可望稍有改善,但情況亦難言理想。   展望下半年,經濟復蘇的步伐和力度仍存在相當挑戰。其中一個主要負面因素是預期美國聯儲局以至多家主要央行將大幅加息,憂慮其對全球經濟和資金流造成的影響。以美國為例,今年來通脹持續加劇,6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達到9.1%,創41年來新高。為了壓抑通脹,聯儲局今年來已三度加息,累計幅度1.5厘,市場目前普遍預期本周的議息會議將再加息0.75厘。如此今年來的累積加息幅度將達到2.25厘,這勢將進一步掀動資金流向及資產價格變化,亦可能造成金融市場波動。持續加息不利於經濟恢復,美國如何一方面壓抑通脹,另一方面避免經濟陷入衰退,值得關注。   美國進一步加息,亦無可避免會影響到香港市場的資金流和資產價格變化。最顯而易見的是在聯繫匯率機制下,美息上升、港息仍相對低而所觸發的套息活動,再加上近月本地市場對港元需求偏弱,港匯自5月以來多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按機制買入港元賣出美元。隨着弱方兌換保證被觸發,資金流出港元體系,這就是我們經常在新聞中聽到的所謂資金外流。單看字面,資金外流也許是對一個市場沒信心的現象,但由於市場一般只會選擇就匯率相對穩定的貨幣進行套息活動,以賺取息差,因此換個角度說,有關活動也可被視為是對聯繫匯率機制有信心的表現。   回看自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後,美國一直實行巨額的量化寬鬆,導致全球資金泛濫,由於當時港息持續高於美息,匯率又有聯匯制度保證,因而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本港,導致本港銀行體系資金異常充裕。這些資金部分被金管局透過發行外匯基金票據所吸收。在2015至2018年間,即美國對上一個加息周期時,亦曾出現資金流出港元體系,當時香港利率亦隨美國息率稍為往上調節。但到2020年美國減息量寬後,資金又再次流入港元,至今存留在香港的資金量仍非常龐大。今年6月底,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結餘近12,000億元,是2008年12月底時的七倍半。因此,資金進出港元體系而引致銀行總結餘增加或減少,是聯匯制度設計下的必然調整過程。   美國今年來連番加息,再次出現資金持有人沽港元、買美元以賺取持有美元的較高息回報。截至7月22日,金管局共承接了逾1,700億港元沽盤、釋出等值美元,銀行體系結餘相應下降至約1,650億港元。根據聯匯制度有關操作,隨着弱方兌換保證被觸發,資金流出港元體系,利率自動調節機制會發揮作用,港元拆息會逐步上升,抵銷套息交易的誘因,減低資金從港元市場流出,最終令港元穩定於7.75至7.85的區間內,所謂的資金外流情況便會緩和。   息率,是貨幣發行局制度下最有力的市場調節力量;高透明度、穩定及前後一致地貫徹執行機制的設計,成為了港元及聯匯制度的最有力維護。本港公共財政穩健強韌、金融風險監測機制適切有力,並多年來在金融及銀行體系建立了強大的緩衝和抗震能力,香港外匯儲備規模龐大(高達4,400多億美元),相當於港元貨幣基礎約1.7倍,金融和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素優良,這些都是我們維護聯繫匯率制度的堅實底氣所在。   樓市方面,過去幾個月本港樓價雖有輕微回調,但仍大致保持平穩。雖然本港私人住宅物業過半數已沒有按揭貸款,但當香港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供樓人士的按揭還款負擔難免增加,市民在置業或作其他投資決定時,還是以審慎策略為上。
http://dlvr.it/SVPzWL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247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47萬份2021至22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該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稅款可獲百分百寬免,每宗個案上限一萬元。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今日在記者會表示,《2022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已獲立法會通過,納稅人只要如常填報2021至22課稅年度報稅表,有關寬減便會反映在評稅之中,無須另行申請。   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即7月2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即9月1日。網上報稅者可獲自動延期一個月。   此外,財政司司長建議扣除住宅租金稅項,2022至23年度起,納稅人可申索扣除由其本人或同住配偶以租客身分繳付的租金,上限為每個課稅年度十萬元。相關法案已提交立法會審議。   譚大鵬說,若要取得住宅租金稅項寬減,納稅人或同住配偶在香港不能持有住宅處所;有關物業或住宅處所須用作納稅人或配偶的居住地方,合約也須加蓋印花。   由於此扣稅建議須待立法程序完成才可實施,納稅人可在2021至22年度報稅表第10A部填報預期就2022至23年度繳付的住宅租金資料,以供稅務局在有關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後考慮扣稅安排。   另外,政府匯報2021至22年度整體稅收為3,78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4%,其中利得稅1,673億元,增23%;薪俸稅755億元,增1%;印花稅996億元,增12%。   2022至23年度預計稅收3,900億元,較去年升3%,其中入息及利得稅2,511億元、印花稅1,130億元、其他稅收259億元。   http://dlvr.it/SRTg0c

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座談會舉行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日舉行座談會,20多名在港中資金融行業協會、銀行、券商、投資銀行、基金和保險業翹楚參與,就未來市場發展,特別是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政策建議。   座談會主題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港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與會者包括金融管理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險業監管局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部長孫湘一則以視像方式出席。   會上,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代表就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定位、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優化香港金融基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金融聯通,以及把握金融科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新機遇等議題發表意見。   局長許正宇表示,中資金融機構在港具獨有地位,可發揮深入了解內地市場的優勢,運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開拓新市場、新業務和新產品。有賴中資金融業界與政府一起奮鬥努力,香港一直發揮融通中外資本交融互動的獨有功能,成果豐碩。   展望未來,許正宇指,在全球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只要香港的市場體量大、流動性充裕、參與者多元豐富,無論市場出現任何變化,香港都會繼續在云云市場中脫穎而出。  http://dlvr.it/SRxTn8

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菲沙研究所發表最新報告,香港再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政府表示,報告再次肯定香港維繫高效、自由開放和公平營商環境的努力。   自報告開始發布以來,香港一直位列全球第一;在最新報告的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繼續排列首位。   就菲沙研究所對香港法治、《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內地干預香港事務的不公評論,政府重申,「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1日的重要講話中,表明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這符合國家根本利益,切合香港市民利益,有利維持香港繁榮穩定。   政府強調,香港執法部門根據證據、嚴格依照法律,以及有關人士或單位的行為採取執法行動,而《香港國安法》已明確規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   《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超過兩年,在社會回復穩定後,投資者信心得以進一步鞏固,例如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總值去年年底達35.5萬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加超過兩成。   政府將繼續鞏固香港獨特的地位和優勢,包括法治及司法獨立、資金自由進出、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制度、簡單低稅制、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高效廉潔的政府,提供有利環境讓企業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讓經濟持續繁榮發展。   展望未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繼續發揮門戶、跳板和中介人的獨特角色,積極融入國家新發展大局,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把握發展的歷史機遇。政府對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http://dlvr.it/SY1zwP